治外法权相关论文
二战结束前后,美国在海外已建立起一个巨大的军事基地网络,并派驻有大量军队。1951年,为了维护海外驻军的地位、利益和安全,并为其开展......
中国近代外事警察起源于晚清,发展并初步成型于民国时期。外事警察的结构性演变,既是警察制度近代转型的内在需要,也是对列强侵犯......
大清死刑在近两百年中外法制讨论中被极其夸张地烙上滥用、残酷的专政印记,最终造成晚清诸仕为迎列强而开法律西化之路。然而,法制不......
[关键词]国民政府,历史作用,台湾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21—43032—03 美国......
摘 要 1839年发生的林维喜案本是一个普通的案件,但是从此案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英国对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义律通过此案宣布在华设立......
从《天津条约》到义和团运动的40年,①过得并不像《天津条约》前的20年那样平静,那时候,条约国较少,《南京条约》在起作用。这样,70年代......
摘 要 抗日战争期间,为了配合“大东亚共荣圈”计划,提升自身政权的合法性,南京汪伪政府在日本的扶持下展开了“收回”租界的运动。从......
爱德华·萨义德在《东方主义》的开篇中谈到,东方主义是 “文化和政治的现实”,并且是一种被建构的现实,将西方人的想象投射到关于东......
处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期,作为近代中国最早一批与西洋人直接打交道的政治家、外交家,他们的贡献和失误,其实都是那个大变动时代的......
在建设涉外法治的过程中,法学理论的匮乏与话语权的缺失是当下亟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为构建涉外法治的理论支撑与话语体系,有必要对......
管辖与主权是国际法思想谱系中的重要概念,管辖权范围与主权的离合决定或影响世界秩序的嬗变.地理大发现时代,《托德西利亚斯条约......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各国在华侨民不断增加。在军事、外交和传教人员之外,还有大量侨民长期寓居中国,通过设厂投资、商业服务、自由......
1856年,《巴黎条约》(Treaty of Paris)在名义上接纳了奥斯曼帝国加入欧洲协同体(维也纳体系),但也暴露了国际关系中的断层线(faul......
1929—1931年间南京国民政府同英国政府关于治外法权的谈判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该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在迄今有关的......
伪满洲国法制特性研究属于历史学、法学交叉学科研究,殖民地化发展贯穿伪满洲国法制1932—1937年阶段,伪满洲国法制殖民地化特性研究......
主权独立是司法独立的前提条件,而司法独立又是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主权不独立,司法独立没有前提,司法公正也就得不到保障。吴经熊法......
高中历史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必修)下册第42页指出:“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
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虽然消极抗日,但对美英等国的外交却取得了重要成果———废除“治外法权”。近代中国无论是清政府还是北洋......
中国司法近代化与治外法权问题紧密相关,调查法权委员会及其报告书是近代中国撤废治外法权的一个阶段性标志.通过考证调查法权委员......
一、清末官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一)外部原因1、外国列强侵凌中国司法主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侵入我国.到19世纪60年代,外国......
人教版必修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三节讲到:“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为世诟病的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等特权持续了近百年,清廷为什么要签订这些条......
一、关于签订《南京条约》的学术观点:材料一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治外......
所谓领事裁判权,乃是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是一种治外法权。它的......
近代中国所遭逢的,乃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20世纪初,在中国拥有“治外法权”的,除了所谓“八国联军”之外,还包括巴西、秘鲁和玻......
信息以网络为“中介”,实现了对现实社会“数字化的表现”。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差异性和治外法权,对调节信息的产生、传......
鸦片战争之后,中外交往格局开始从朝贡体制向主权国家的模式转变。法权会议作为一次收回法权、争夺主权的外交努力正是在这种新型......
据新华社8月1日讯,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根据美国制裁伊朗的国内法对任何与伊朗企业从事石油和石化产品贸易的外国企业实行制裁,目标......
梅生案是上海、镇江两海关在1891年查获的一起以英国人梅生为首的私运军火案。由于治外法权的存在,该案由上海会审公廨审理,最终的结......
对领事裁判权的产生、扩张、撤废作了一定的考证与分析,认为领事裁判权是强肉强食的产物,是外国列强操纵中国司法的重要手段.......
在近代中国,外人享有的治外法权不仅有其政治和法律层面的内容,还有其经济层面的影响。治外法权的经济影响是近代中外经济关系研究中......
领事裁判权与治外法权最大的区别在于强制单向与自愿双向以及适用主体的区别,即使领事裁判权由强制单向转为自愿双向,仍旧存在侵犯......
进入20世纪后,清政府不得不宣布实行变革,举起了新政的大旗。新政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经济方面很重要......
《中国丛报》(Chinese Repository)是美国传教士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于1832年创办的英文期刊,是当时西方中国观的重要来源......
1943年初,重庆国民政府宣布和英美等国达成协议,收回诸国之治外法权以及租界,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大事件。我们似乎刻意忽视了中美两国......
在抗日战争的特殊条件下,中国与加拿大的关系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发展,两国建立了公使级外交关系,不久又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与此......
北洋政府1922-1923年的京外司法考察是在华盛顿会议后不久,为应对国际法权调查委员会来华所作的一次司法上的准备.考察历经十省,发......
一般来说,英国在中国取得治外法权始于鸦片战争以后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实际上,从踏上中国领土的第一天起,英国殖民者就不断制造......
文章主要论述了俄罗斯地方政府尝试改变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居民的治外法权、行政管理的归属问题的态度及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在中......
晚清修律中的“无夫和奸有罪”本是无足轻重的法律议题,且不具实践性。劳乃宣等人提出保留和修订,试图在收回法权和保存礼教之间取得......
自美国开始对外发动"反恐"军事行动以来,美军射杀平民事件就不止一次,但是"3.11事件"的发生引起各国媒体关注。依照国际人道法的规则,......
期刊
作者简介:蔡明(1987— ),男,湖南岳阳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近代中外关系史。 摘 要:鸦片战争......